2025年4月23日下午,华南农业大学2025届科技史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会在农史所一楼会议室顺利举行。出席此次答辩会的委员有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农业考古》编辑部主编王建平副研究员、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孙中山研究所李庆新研究员、暨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吴宏岐教授,及学院的倪根金教授、王福昌教授、魏露苓教授、袁建新教授、赵艳萍副教授、陈志国副教授、赵飞副教授和谢萍副教授。科技史研一和研二全体研究生旁听了本次答辩会。
图1 会议室一会场答辩人宣读《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图2 会议室二会场答辩人宣读《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次答辩会分为两个分会场,分别位于学院7号楼一楼会议室和三楼会议室,其中一楼会议室分会场共有四位答辩人、三楼会议室第二分会场则有五位答辩人。九位答辩人首先庄严地宣读了《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接着依次对其学位论文内容进行陈述。第一分会场四位答辩人的答辩顺序依次为:黄小莉《民国时期广西农业调查之研究》、黄奕铭《清代治蝗制度及其在直隶地区的实践:以<蝗蝻例案>为中心》、刘家振《农业文化遗产传统知识的整理与研究——以广东南雄水旱轮作系统为例》、刘泽楠《文献计量视域下中国蝗灾史研究的百年嬗变(1912-2024)》。
图3 第一答辩分会场答辩人进行论文陈述
第二分会场的五位答辩人的答辩顺序依次为:彭德《历史时期岭南高良姜研究》、王思昊《明清福建方志中的海产动物书写研究》、危志锴《晚清西方农学知识的传播与本土化——以<江西农报>为中心》、易嘉良《近代西方土壤学知识的本土化——以民国广东土壤调查为中心》、费雨辰《明清民国岭南大豆史研究》。
图4 第二答辩分会场答辩人进行论文陈述
每位答辩人发言结束后,答辩评委老师们都从论文选题意义、研究具体内容、史料运用情况、核心论点以及写作规范性等多个维度展开深入点评。在充分认可论文闪光点的基础上,他们精准指出了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修改意见。参与答辩的同学们积极回应评委的每一个问题,并认真细致地作答。
图5 第一分会场答辩委员进行点评
图6 第二分会场答辩委员进行点评
每场答辩结束后,对应场次的三位答辩委员都闭门进行内部讨论、投票、打分,并形成答辩决议。最后,答辩主席宣读答辩决议。经过四个多小时的评审,九位研究生最后都顺利通过答辩。
学位论文答辩会是研究生培养的关键环节,更是研究生教育培养成效的集中检验和展示。同时,低年级的同学通过观摩学习亦有助于了解毕业论文的行文规范,为论文写作提供思路和想法,有助于保障研究生学术研究水平。最后,答辩会在答辩委员和答辩研究生合影留念后圆满结束。
初审:彭德
复审:陈志国
终审:王福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