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上午,中国农业博物馆何斌馆长率苗璞主任、鲍欣蕾工程师到访农史研究所,受到杨运东副校长、陈晓东书记、王福昌所长及农史研究所的老师的热烈欢迎。
图一 宾主在农史研究所合影
赵艳萍副院长的陪同下,何斌馆长一行人首先参观了我校农博馆,依次考察了农史馆、农具馆、海洋馆、土壤矿物馆、动植物馆等八大馆。农博馆建设参与者王福昌所长为何馆长讲解了不同时期广东的农业发展情况,从先秦时期的起源至明清时期的迅猛发展,再到农业的现代化等等,讲述了如华南渔业起源、最早的生物防治、各植物的栽培发展和不同农具的操作使用等方面的内容。双方还探讨有关博物馆的建设与规划。
图二 王福昌所长向馆长介绍农博馆农史展
刘崚嵘老师则对整个博物馆进行讲解,介绍了农博馆的历史与布局。刘老师为客人演示了农博馆的新设备,包括农具馆里介绍收割工具的触屏设施和名人墙资料的创新展示等等,这些亦是我校农博馆的特色之处。
图三 刘崚嵘老师讲解南药
参观完农博馆后,座谈交流便在农史研究所一楼会议室召开。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杨运东首先表达了对何斌馆长一行的热烈欢迎,扼要介绍了我校校史、学校建设和学科发展的情况,指出目前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并阐述了今后学科发展的重点方向和任务。
图四 座谈交流现场
图五 杨运东副校长讲话
王福昌所长则围绕“历史、架构、成绩、特色”四个方面介绍农史所。阐述了从丁颖校长始到当今农史学科的百年发展和传承,总结了“以农为主、立足岭南、研藏并重、服务社会”的学科特色。紧接着陈志国副教授、赵飞副教授、谢萍副教授、杨柳副研究员的发言则各自汇报了近期的研究成果,介绍与自身相关的研究领域,表达了对农史学科未来发展的期待与信心。
图六 农史所各位老师发言
何斌馆长首先学校领导和农史所老师表达谢意,对农史所为学史研究和古农书保存做出的贡献表示感谢!针对双方存在的如学科建设不足、专业领域青年队伍稀缺、馆藏文物如何活化利用等一系列问题,何馆长提出了几点重要建议,同时表达了加强双方合作的期盼,希望能在农史和农耕文明的研究上与我所开展课题等科研上的合作攻关。
图七 何斌馆长发言
最后,陈晓东书记对座谈交流进行总结,他针对座谈会上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进行了梳理,亦希望加强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做到“南北呼应”的学术格局。
座谈交流后,陈志国副教授对农史所文化墙进行讲解,回顾农史研究所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资料建设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贡献和成果。杨柳副研究员则带领来宾参观了农史研究所的特藏书库,介绍了我所存藏的珍贵农业历史文献。
图八 陈志国副教授讲解文化墙
图九 杨柳副研究馆员介绍珍贵古籍
最后,何斌馆长一行人与农史研究所代表在背景墙前合影留念。
初审:彭德
复审:陈志国
终审:王福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