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6日,农史研究所科技研究生彭德、杨文楚、郑珈泋赴香港参加由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孔子学院举办的大湾区研究生研习班。此次研习班活动是港澳珠三角地区研究生中国历史文化研修系列(秋季)的学习课程之一,由香港孔子学院韩孝荣院长主持,邀请香港理工大学的张贇博士、香港大学的杨彬彬博士分享研究心得,来自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澳门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多所知名高校的二十余位博士、硕士研究生一同参加研习班交流学习。
图1 韩孝荣院长主持
讲座报告分为上午与下午两场。上午十点三十分,张贇博士以《二十世纪战时中国医疗与医药史研究:问题、理论与方法探讨》为题展开分享,其中上半部分以抗战争时期国民党和共产党的医护政策为例,分析了研究的选题起源、研究启发和研究目标,结合战时宣传刊物、战时妇女期刊等现有文献和主要观点,详细阐述了医护视角下战时的性别分工问题,以及不同战区和性别意识形态这两个医护视角下的面向,引用“Necropolitics”(幽灵政治)一词,探讨二十世纪中国医疗史与性别史、革命史的交织和联系;下半部分则聚焦于延安时期的医药与革命,通过讲述医疗医药史、环境史的理论启发与来源,分析中草药、制药厂、化学药品制造等革命史的“技术转向”,探究将延安时期医药研究与当时技术、革命与政治联系的方法,以及群众路线、自力更生、中西医结合等论题发生交织的内在理路。
图2 张贇博士讲授
下午两点,杨彬彬博士以《<菊影日记>与个人史、性别史研究》为题展开分享,通过对近代女性日记的解读,围绕日记的“史料”价值、日记与个人传记的传统、女性日记与社会性别机制以及日记文体的问题展开讨论。随后集中分析女性日记中的代表作《菊影日记》背后展现出的有关个人史和性别史研究的议题,引用了“microhistory”(微观史)的概念,阐述了女性日记的在社会功能之外的文学功能,即日记文类的意识形态、合理化和制度规范。在分析《菊影日记》涉及的问题时,除了“日记参照系”的变化、爱情与政治主线的交织、日记与日记小说的相互影响之外,着重分析了“兼祧室”的角色,进一步对日记真实性和虚构性的处理、对日记私密性与公开性的利用、有关个人视野与宏大历史叙事之间的关系进行解析,深刻理解女性日记对社会性别机制所作的的揭示和回应。
图3 杨彬彬博士讲授
图4 研习班论文报告会场
图5 研习班师生合照留念
会后,在场的学员们除了自我介绍外,还简单阐述了各自的专业领域和研究方向,大家积极交流,并合影留念。每一场讲座都引起了在场学员们的共鸣和讨论,在交流互动环节,来自不同专业和领域的学员们结合自身的学科背景与讲座主题抒发己见,或针对讲座提出疑问,或介绍关联知识等,老师们也积极回应解惑,学习班学术氛围浓厚。
初审:彭德
复审:陈志国
终审:王福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