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动态

农史师生赴三连开展农业文化遗产的调研

发布者:中国农业历史研究所发布时间:2024-05-06浏览次数:95作者: 文/黄小莉、王思昊等;图/王思昊、黄小莉等

为全面挖掘连山梯田农业文化遗产,助力连山农业高质量发展,423日——426日,农史研究所倪根金教授、王福昌教授、杨柳讲师和研究生王思昊、黄小莉组成调研组前往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连南瑶族自治县、连州市开展考察调研。连州、连山、连南这三个地区关系密切历史上多次分合,称为三连,因此这次梯田历史文化调研,以连山为主,但也需从周边的连州、连南挖掘相关的史料。

423日中午,调研组抵达连山县,受到连山县农业农村局何敏旎局长、沈利新副局长的热情接待,双方利用短暂的午饭时间共同商讨考察期间的工作安排。新任的何局长表示全力支持调研组的考察调研,做好后勤保障和联络工作。天公作美,雨转天晴,调研组调整考察计划,决定提前开展梯田区村落的访谈和考察工作。这工作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是与当地村民面对面访谈;二是实地考察梯田和走访村庄。

图一 调研组面对面访谈高廖村干部、村民

在沈副局长等当地干部的陪同下,下午调研组驱车来到永和镇高廖村。访谈地点在高廖村文化中心,访谈对象为高廖村干部和老村民周善香、周积昌、周天亿、黎远维、周善源等,访谈围绕高廖村梯田种植历史、水稻品种、种植技术、其他物产、水利制度、山林资源、民族构成、宗教文化和风俗习惯等议题逐步展开,倪教授、王教授在访谈过程中循循善诱,提问简要明了,访谈对象知无不言,为调研组提供了许多相关的口述材料。最后,倪教授对大家的参与表示感谢。随后,调研组一行人实地考察高廖梯田和高廖村落,观看梯田内外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梯田灌溉渠道、村中传统建筑,以及村民炒制高山野生茶和老式新式农具等。傍晚时分,调研组还来到同一个镇的蒙峒古村,这是个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广东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大家行走在古村小巷中,了解村落的历史文化,领略秀丽的壮乡风光,是调研工作中难得的放松时刻。

图二 调研组与当地干部、群众实地考察高廖梯田

图三 察看成熟的凉粉果

图四 观看村民炒制高山野生茶

图五 两位研究生观察传统民居中的狗洞机关

图六 和沈副局长(左四)于蒙峒古村门楼前

424日上午,在连山农业农村局干部黄颖、太保镇政府干部黄新龙的陪同下,调研组来到梯田区村落调研与访谈的第二站——欧家村。在万达欧家梯田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接待室,调研组首先访谈了万达欧家梯田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姜林和老村民劳而获。在一个半小时的访谈中,调研组了解到许多宝贵的口述材料,如梯田养鱼、养鸭和村民养牛的传统,使用虫梳、煮辣叶灭虫做法,对欧家村及梯田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偶从村民口中获知欧家村曾有挂牛铃做法,其中山上羊圈里的领头羊仍系挂着羊铃,于是村民劳而获带路,调研组一行人便踏上雨后泥泞的山路奔赴山中的羊圈,尽管羊圈锁上未能近距离观察羊铃,只从模糊的照片中可知羊铃的大致形状,显示壮族挂铃传统仍有保持。

图七 欧家村访谈

图八 调查村中农户家墙上挂着的农具

图九 调查村中贮水

图十 王教授在当地干部陪同下考察欧家梯田

图十一 留下山林与梯田和谐的记录

图十二 拍下稻田鸭的活动

图十三 “翻山越岭”考察羊铃

中午,在太保镇政府用餐后,调研组在小车中小憩一会,便直奔黑山村。在村党群服务中心。倪根金教授、王福昌教授及研究生黄小莉、王思昊围绕村中梯田开垦的历史、过去所使用的农具、附近山林的保护制度、田地用水的乡规民约等问题对黑山村的党委书记雷健、老农雷统存进行了深入的访谈。其中当地的山桐子油、梯田养鱼技术和梯田分水规定,乃至对天蚕的记忆,都给调研组师生留下深刻印象。访谈之后,王教授、杨老师在村干部陪同下考察黑山梯田。倪教授率研究生在村委莫祖秋陪同下考察金鸡嘴自然村,了解村庄经济发展与村容村面貌变迁情况,村中多有天蚕喜食三角枫树,而一棵参天的三角枫,让师生驻足观察良久,希望发现一条天蚕。调研组还参观了金鸡嘴村文化室·民俗馆,馆内存放了部分过去农作的农具,大家饶有兴致地细细观察这些农具,并向莫村委了解这些农具的土名和当年使用状况。

图十四 与黑山村干部、村民面对面访谈

图十五 两位研究生与老农访谈

图十六 仔细观察当地农具

图十七 观察三角枫,寻找天蚕

425日上午八点半,调研组在县农业农村局干部陪同下,首先前往连山县档案馆,受到馆长梁玉珍的热情接待。为提高工作效率,调研组兵分两路。王教授与研究生留在档案馆查找与连山梯田及农业历史相关的档案。三人分工协作,着重查阅馆藏的民国以来连山纸质档案目录,且将相关的信息抄录在各自的笔记本之上,并将有用的档案文本在馆内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一一调出阅读,其中与连山乡土文化、梯田农业相关的一批珍贵材料则进行复印。倪教授、杨老师马不停蹄地前往连山县水利局、林业局与自然资源局寻访有关信息。在水利局,两位老师除向相关技术干部咨询信息资料外,还深入到局资料室,从尘封的书架发现一些梯田地区的水利工程资料;在林业局,除得到连山动植物资源的数据拷贝外,还获赠《连山森林康养植物》《岭南绿洲》等相关图书六七种。在自然资源局,蒋京鹏副局长答应向调研组提供核心梯田区地形图。

图十八 馆长梁玉珍热情接待

图十九 争分夺秒查阅档案

图二十 在林业局拷贝自然资源数据

图二十一 与自然资源局蒋副局长交流相关资料搜集和利用

下午2时半,调研组抵达连南瑶族自治县直接兵分两路。倪教授独自往县档案馆、图书馆查阅资料,其中在档案馆查阅了《连阳化瑶杂志》《连阳瑶民状况的概要》《八排探瑶记谈》等珍稀民国瑶族资料,而图书馆由于昔日火灾,旧图书罕见,仅见《连阳八排风土记》等新印图书。王教授和其他调研组成员考察目前国规模最大的瑶族历史文化博物馆——广东瑶族博物馆该馆外观融入了瑶族红头巾、吊脚楼、长鼓等瑶族文化元素,以红黑两色为主调展陈内容包括瑶族源流迁徙、社会经济、文化艺术、民俗信仰等。农村发展专硕毕业生黄志成及讲解员认真地讲解下,4位师生对瑶族社会的发展历史、民族特色,尤其是对农耕生产技术、工具与生活用品有了直接、具体的认识。晚餐邀请黄志成毕业生共进,了解其毕业后发展状况和对当地农耕文化的认识,算是调研的一个小插曲。

图二十二  翻拍资料

图二十三 凝神聚力观展览

图二十四 在连南瑶族自治县瑶族博物馆大厅前

426日上午,调研组从连南出发,去了调研的最后一站——连州。首先驱车来到坐落在半山且草木环绕的连州市档案馆,受到馆领导的接待,并在馆工作人员的协助下,对梯田及水稻、天蚕、木薯等物产的相关档案资料进行了摸底。接下来,调研组赶往市图书馆,在地方文献资料室查阅资料。相比其他两地图书馆,连州图书馆收藏较丰富,连港版《阳山、连山、连南的传统社会与民俗》等书也有。大家分工查阅、翻拍相关资料。在与图书馆工作人员交流中,龙坪镇分馆副馆长徐应萍述说市馆古籍保护面临的种种困难,我所杨柳老师则向她介绍多年从事古籍保护工作的体会和经验,并向徐副馆长建议有机会可以参加广东省所举办的古籍保护培训活动。

图二十五  与市档案馆领导交流

图二十六 倪教授在连州档案馆查阅相关档案

图二十七 王教授在市图书馆查阅资料

图二十八 师生共查资料

图二十九 争分夺秒翻拍资料

图三十 杨老师与徐副馆长交流图书保护经验

由于连州博物馆文化馆均在图书馆旁边,调研组选择先去参观连州博物馆。连州是唐以前岭南与中原交流的要地,出土了与农业相关的文物颇多,其中晋犁耙水田陶模型在中国农业科技史上具有重要价值,加上丰富的馆藏传统农具,成为农业科技史实地教学的良好课堂。两位教授在参观的过程中,不断向研究生们讲授各种农具的具体用途,真正做到了寓教授于乐。特别是倪教授和王教授现场讲授水磨的运作原理,给两位研究生上了一堂生动的现场教学课。在连州市文化馆,调研组重点参观了非遗展示厅,连州市拥有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非遗47项,其中瑶族布袋木狮舞又称“舞龙犬狮”,属过山瑶传统舞蹈,被誉为“连州瑶族历史的活化石”其它的像瑶族小长鼓舞、沙坊切粉、丰阳牛肉干、东陂水角制作技艺也各有特色。

图三十一 倪老师为研究生讲解农业技术

图三十二 解剖水磨的结构与运作

图三十三 倪教授、王教授在剖析农具结构和功能

图三十四 连州市文化馆非遗展厅前

中午,与倪教授的毕业生、市宣传部干部林华相聚,交流三连地区的历史文化和工作体会,算是又一场毕业生回访。下午的两点半,调研组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再次兵分两路。由倪教授与研究生黄小莉前往连州市政协文史委查找资料,受到了黎爱江主任的热情接待。宾主共同探讨连州市历史沿革和农耕文化。连州市文史委多年来十分重视对当地文史资料的整理、研究,出版了不少有特色和价值图书。黎主任代表文史委十分慷慨地向调研组捐赠了《连州文史资料汇编(1—6册)》《连州摩崖石刻》《北湖十大古村》等近20种与连山的历史文化相关的珍贵图书。王教授、杨老师与研究生王思昊则前往与连州市人民政府有一段距离的连州市方志办查找史志文献。在史志办主任成文友的介绍中,仔细翻阅了《连州市志》及正在编纂而尚未出版的《连州通史》等文献中有关连州农业历史及名优特产等相关的内容。

图三十五 倪教授与文史委黎主任密切交谈

图三十六 满载而归——接受黎主任赠书

图三十七 调研组与方志办主任边交流边查阅

访问连州市文史委、方志办后,两队调研人马重新汇集到一起,在毕业生林华陪同下,拜访连州中学。19391941年,我所的创始人、中国农史学科的开拓者之一的梁家勉先生曾任教于连州中学,业余从事农史研究并在《连州中学校刊》发表了《<诗经>之生物学研究发凡》一文。从调研组一行踏入连州中学大门的一刻起,大家的内心油然升起一股崇敬之情。连州中学党委书记潘岐需、校长何珍、工会主席张海芳等热情接待了调研组,在观看完《连州中学120周年宣传片》后,双方就梁先生事迹挖掘、宣传和双方合作等问题进行了交流。在书记、校长的带领下,调研组参观了连州中学巉崖莽苍,林竹葱郁,泉鸣溪清,荷影碧波的校园,聆听了有关校内摩崖石刻、燕喜亭、流杯亭、吏隐亭、崇岳堂等名胜古迹的介绍,深深为连州中学所拥有悠久的历史、积淀醇厚的燕喜文化而感到震撼。途经坐落校内的刘禹锡纪念馆时,倪教授还在潘书记陪同下拜访馆长、连州历史学会会长曹春生先生,就三连农耕历史文化短暂交流并接受其《行吟天下》赠书。由于天色已晚、暴雨既至,原定考察广东记载最早的水利工程——东汉龙腹陂只好作罢。但返程途径连南县著名自然景观——万山朝王时,大家身上的疲惫均一扫而去,欣赏着壮观的景象,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赞叹。

图三十八 与校领导交流合影

图三十九 参观充满人文、生态和创新文化的校园

图四十 品摩崖石刻 观燕喜文脉

图四十一 与曹春生先生(中)交流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做有用于世的研究。本次调研全体成员全力以赴,争分夺秒,希冀尽可能将连山梯田、农业历史相关的资料应收尽收,同时加深对连山农耕历史、梯田文化的全方位认识,进而挖掘、总结出他们的多重价值、鲜明特色和现实意义。此次调研得到了连山县各级领导干部和乡民的支持和帮助,以及省政协文史委、在三连的毕业生的支持,使这次调研得以高质、高效进行。

图四十二 调研组与万山朝王自然景观合个影

责任编辑:彭德


联系我们

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483号 https://tyb.scau. edu.cn lsyj@scau.edu.cn 020-85280252

版权所有©中国农业历史遗产研究所 备案编号:粤ICP备05008874号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