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新闻动态
 
农史师生赴英德调研生态茶园和水陆茶路
时间:2024-04-11 来源: 中国农业历史遗产研究所 作者: 文/杨梦诗等;图/谢萍、杨梦诗等
 

32829日,省政协文史专员、我所倪根金教授率谢萍副教授、吴理清博士和研究生杨梦诗赴英德开展茶文化考察,受到英德市政协大力支持,副主席林超富、文史委主任张彩虹全程陪同。此次调研主要是挖掘英德茶业发展历史,重点实地考察英德市内外销茶路走向与兴衰史迹以及生态茶园,了解英德在中国外销茶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以助力英德红茶申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助推清远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28日下午,在市政协林副主席、张主任陪同下,调研组抵达英德石牯塘镇考察英茶王古树茶和生态茶园,受到镇领导和英茶王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曹召初先生的欢迎,曹总带调研组来到古茶园保护区,首先向调研组介绍园中珍贵茶树“茶王”和“茶后”,并让大家嘴嚼鲜叶,比较二树与其他茶树品质的差别。他还向倪教授一行讲解广植香樟、桂花树,仿野生态种植方式,杜绝使用农药、化肥、除草剂,打造生态茶园的探索、奋斗经历。观看他匠心独创的“虫口茶“的被茶角胸叶甲的咬噬过的原叶。在其野生状态种植的茶树林里,茶叶味道自然清新微甜,林副主席还当场吟诵杨万里诗歌中描述英德场景的《小泊英州》。

图一 调研组与当地领导在英茶王古树保护区

图二 听曹总(左1)介绍茶王、茶后

图三 曹总介绍茶园生态种植历史与技术

图四 在自然生长茶树林考察交流

下午四时调研组抵达英德镇红旗茶厂考察调研。红旗茶厂是英德红茶创制地,当年红旗茶厂生产的红茶,代表着英德红茶的总水平。在中国英德红茶产业发展历史和技术革命历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发展历程也可谓是英德红茶发展历史的一个缩影。调研组首先在红旗厅中观看反映红旗茶厂发展历史的视频;其次参观英德红茶研习工坊、茶厂当年车间厂房、生产线和红茶制作机器。清远市民协副主席、红旗茶厂综合部总监范桂典边引导参观边向调研组介绍红旗茶厂的光辉历史,以及作为国家级工业遗产文旅发展的努力。

图五 调研组与陪同干部边看边交流

图六 在红旗厅观看茶厂发展历程视频

图七 在茶厂旧厂房里讨论活化利用

图八 交流无时不在

第二天是英德市境内外销茶路考察,除政协两位领导陪同外,英德市人大副主任丘文彪和茶协秘书长罗淑贤、蓝秀丽也参与调研。首站何公桥。英德位于北江旁,河道纵横,洪涝易生,北宋知州何智甫为民造福修建了何公桥,成为当地重要交通枢纽。林副主席向调研组讲解了何公桥的由来,以及在当地水陆交通、商业贸易中的重要地位。并介绍了它与北宋大文豪苏东坡的一段不解之缘及苏作《何公桥铭》。

图九 下层为北宋石桥“何公桥”

图十 林副主席讲述何公桥的由来及与商贸关系

图十一 人大邱副主任与倪教授商讨何公桥保护

第二站是南山煮茗台。英德产茶历史悠久,茶文化遗迹可追溯到唐代。南山位于市区南面的北江河畔,河的对岸是明代的九层文笔塔,是英德八景之一的“塔影斜山”。林副主席等带领调研组参观了“煮茗台”,煮茗台意谓煮水喝茶的小台地,位于南山临江半山腰的众乐亭,石壁上有唐人元杰所刻“煮茗台”摩崖石刻,故得名。林副主席向大家讲述煮茗台的历史掌故,指出南山存留下古不少古题词,其中名气大的有苏东坡和米芾的。他还吟读了南宋英洲知县汪任以煮美茗为题的诗作,“石梯千级杖藜行,行到山腰足暂停。旋汲灵泉煮佳茗,渴心滋润困魔醒。”亭内小山洞当年有泉水流出,是煮茶用的“灵泉”。可见英德人民在当时饮茶之风已非常盛行。

图十二 登南山

图十三 林副主席介绍煮茗台石刻

图十四 调研组观看煮茗台石刻

第三站浈阳峡水陆路。上午10时调研组来到地处北江、翁江、连江交汇处的连江口镇,在浈阳峡古码头,曾任连江口镇书记的市人大邱副主任指着广场一块磨出十余道绳痕的大石头说,这就是古时浈阳峡船夫拉纤留下的。修码头广场时特搬来造景,呈现纤夫艰辛和航道繁忙。乘坐游艇考察十里浈阳峡,林副主席指着万人、曹主娘娘宫、将军石、险石等一个个闪过的景观,向调研组介绍浈阳峡的前世今生,主要江道和码头。指出浈阳峡自古以来就是韶关至广州的水路交通必经之路,内陆的茶叶、陶瓷和丝绸均通过此北江运转。前些年,在林副主席推动下,浈阳峡入选广东十大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地理坐标,成为唯一不在海边,但又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图十五 市人大邱副主任(右1)介绍纤夫拉纤留下的磨痕

图十六 林副主席讲述浈阳峡的前世今生及在海丝中地位

图十七 北江风光与文化遗迹拍不完

中午在连江口镇政府用饭后,调研组沿陆路考察连江口岸。在北江和连江的交汇处,林副主席指着滚滚江流,高大的榕树和土地庙说,连江口是北江和连江的汇聚处,在当时的水路运输线上有重要作用。镇因圩址在北江、连江汇合处,故名连江口,又称车头。

图十八 林副主席介绍连江口的重要性

图十九 调研组与市领导在连江口合影

第四站是浛洸镇。在林副主席、邱副主任和浛洸镇领导的陪同下,调研组首先考察白洋水古码头。白洋水是连江的重要支流,白洋水村为西京古道南起点之一。调研组认真听取林主席、邱主任的介绍,仔细观看古码头遗迹及其变迁。其次,前往鱼咀古码头考察。古语“先有鱼咀,后有浛洸,再有英德”。鱼咀村依江而建,拥天然良港,因地貌形如鲤鱼张口跃江而得名。历史上因水路运输发达,鱼咀街曾是商贾往来贸易集散地,有商铺百余家。可窥往日盛况。再次考察浛洸古墟,因浛洸镇上通阳山、连县,下抵清远和广州,水路交通方便,清代广州会馆选择河边码头而建,可见商会实力。紧接着调研组考察了浛洸燕石码头,进一步感受到商道的曾经的繁荣。

图二十 林副主席介绍白洋水古码头的兴衰历史

图二十一 一起探讨白洋水古码头原始状态

图二十三 在市镇领导引导下考察鱼咀古码头

图二十四 独特的鱼咀古码头造型要留下

图二十五 鱼咀村的清代古碑要拍下

图二十六 考察组鱼咀村800年古龙眼树前

图二十七 在浛洸古墟街画前穿越

图二十八 考察燕石码头

图二十九 观看码头上留下民间祭祀痕迹

第五站大湾镇。下午16时半调研组来到大湾镇。在大湾镇入口处,林副主席指着连江大转处向调研组介绍大湾镇的重要地理位置,说。连江横贯大湾全镇,上行三连(连州、连南、连山)一阳(阳山),下行清远、广州等地。凭借水运便利,大湾镇自古是重要商埠。在大湾镇领导和河边街负责人陪同下,调研组考察了大湾镇河边街。两旁旧建筑依旧可看出当年商业贸易的繁荣;另在晒笋干处,政协文史委张主任向调研组成员介绍麻竹笋的加工流程。此行对大湾镇历史上水运优势与商埠兴衰关系有了更深刻的感受。

图三十 林主席介绍大湾镇在水运方面的重要性

图三十一 在大湾镇街负责人陪同考察河边街

图三十二 张主任(左2)讲解麻竹笋的加工流程

最后一站是徐家庄。这是个以弘扬中药养生为主,配套温泉、花海、中药基地的生态旅游度假村,调研队受到主人广东徐其修旅游发展公司董事长徐汉州欢迎,参观了正在建设的以“梅花鹿”为主题的乡村旅游项目,听取设计方舒特文旅集团董事长李晓亮的项目介绍。并就梅花鹿主题嵌入、乡村文旅打造和农耕文明历史与徐总、李总、江总等进行了广泛、深入交流。感受到英德乡村振兴的前行步伐。

图三十三 考察正在建设的以“梅花鹿”为主题的文旅项目

图三十四 与徐总、李总交流

两天的古航道、古码头、古商埠、古茶刻的调研,宛如穿越时间长河,走进历史现场,近距离接触英德水陆交流遗迹和历史,更加具体了解英德商路的路线和变迁,深深体会到英德在中华茶路中扮演的角色和作用;同时也感受到英德茶文化的悠久和生态茶园、乡村文旅的建设步伐。最后感谢省政协文史委、英德市政协和调研镇街对此次调研的大力支持。行程紧凑,但收获颇丰。

(责任编辑:彭德)





 
联系电话:020-85280252 邮箱:nsyj@scau.edu,cn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华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历史遗产研究所
版权所有:华南农业大学中国历史遗产研究所 | 广州市人文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