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动态

农史师生赴连山开展梯田文化遗产的田野考察

发布者:中国农业历史研究所发布时间:2023-09-28浏览次数:179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位于粤桂湘三省交界处,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拥有丰富的梯田资源。为深入解连山的梯田历史文化,助力其农业文化遗产的利用与保护,2023920-22日,倪根金教授率魏露苓教授、谢萍副教授、科技史研究生黄小莉、王思昊赴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开展梯田文化遗产的历史考察。

20日上午11时调研组抵达连山,受到连山县农业农村局沈利新副局长的热情接待。他代表梁可文局长对调研组前来调研表示欢迎,并为调研组扼要介绍了连山县的基本情况,特别是农业生产的现状。沈副局长希望挖掘连山农业文化遗产,打造品牌,助推连山农业高质量发展。双方还就连山梯田规模、特色物产、梯田文化等内容进行一番交流。

1 调研组与农业农村局沈利新副局长(左1)交流

中午连山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公安局局长林海清会见了调研组,林副县长代表县政府对调研组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指出县委、县政府重视农业文化遗产工作,大力支持调研组的考察工作。双方就连山梯田的历史文化、多重价值的挖掘、利用和保护进行广泛交流。

2 副县长(2)与调研组交谈中

下午,调研组与连山县农业农村局、县档案馆、史志办、博物馆、文化馆、民族宗教局、永和镇、太保镇、万达欧家梯田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等相关单位代表进行座谈交流。会上,倪根金教授首先介绍中国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及在国内外的推进进展。接着调研组就连山梯田的历史、数量、规模、农艺、民俗、文献、影像等基本情况向与会人员询问,座谈期间大家畅所欲言,分享自己在连山工作的所见所闻和相关资料信息,为挖掘连山壮瑶民族梯田历史与价值建言献策。最后倪教授对大家的参与表示感谢,并归纳总结了连山梯田特色,数量较多,壮瑶客民族族群融合和生物多样性突出。

3 座谈交流现场

4 连山县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并发言

下午4点半座谈结束,调研组在沈利新副局长的陪同下,走访连山县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所,了解连山稻作品种,特别是梯田区作物品种演变历史。所长李启标高级农艺师带领调研组观看了该所历年培育的水稻优良品种和稻田生态种植技术简介。调研组借此机会向李所长了解香粳、地禾糯、大糯等连山传统优良水稻品种,以及稻鱼共作、稻鱼鸭共作的历史与技术。

5 李启标副所长(右2)为调研组介绍县里培育的水稻品种

6 调研组与李启标副所长深入交流

921日早上八点整,调研组就出发前往第一处考察地点——欧家梯田。欧家梯田位于太保镇大雾山麓,分东西两大片,共1000多亩,被誉为中国最美十大梯田之一。现由万达欧家梯田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经营。调研团队在沈利华副局长、太保镇副镇长黄浩的陪同下,依次考察了犁头坪、上榜岭梯田和欧家村,同时听取万达欧家梯田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吴智华先生有关梯田基本概貌和发展规划的介绍。欧家梯田沿山层叠,错落有致,泉水充足,梯田种稻,田中养鸭,稻鸭共生,除景观靓丽外,生态种养模式亦是欧家梯田的一大特色。

7 倪教授一行与当地干部考察欧家梯田

8 听取旅游公司负责人吴智华对梯田的介绍

9 观察稻田养鸭

10 考察欧家村古井

梯田考察第二处是黑山梯田。它位于大雾山麓另一面,与欧家梯田距离不远。在黑山村罗世唤委员引导下,倪教授与调研团队一边欣赏梯田美景,观察水稻生长与灌溉水渠,一边听取罗委员有关稻田种植、梯田管理,以及黑山村史的介绍。山顶森林、山坡梯田、山麓村庄,整个梯田区呈现科学有序的分布。这是个没有门票的风景区,没有多少人为造景和旅游措施,以至进出梯田区只有一条单行道,会车都困难。

11 太保镇副镇长黄浩与黑山村罗委员介绍梯田现状

12 调研组“打卡”美丽黑山梯田

中午在太保镇镇政府用餐后,调研组便马不停蹄,顶着烈日,在沈利华副局长陪同下,考察了连山乡村振兴模范村永和镇桂联石坪村,此村通过“三地活化”项目,利用本身的资源禀赋和民族民俗文化风情,打造集文化部落、民宿乡宿、壮瑶医药等功能于一体的乡村旅游项目。调研组实地考察了旧屋活化、小花园、稻田和百果园,感受到乡村旅游与文创的共生共荣,以及梯田改造成果园的新变化。

13 观看古村旧屋活化、美化

14 美在村中小花园

4站是永和镇高廖梯田,这是一个没有见到游客的偏远梯田。放眼望去,满目金黄,宛如丰收的乐章奏响起。在高廖村二队队长周善权等陪同下,调研团队认真观察梯田的地理特点、生物分布与稻作生产,向周队长等详细了解高廖梯田的种植作物、耕牛饲养、灌溉用水等方面的情况。高廖梯田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不仅有种植水稻,还种植有小黄姜、玉米、番薯等作物;梯田区生长植物还有知风草、凉粉果及天蚕喜食的三角枫,山上林区还有诸多野生果树。

15 把高廖梯田之美留下带走

16 深入田中观察凉粉果树

17 调研组与高廖村干部交流甚欢

5站是连山县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田。由于李副所长在研究所试验田找到了因保种而种植的香粳、大糯和地禾糯,为此新增这一考察环节。在试验田里我们在李所长指点下,看到了过往只在历史文献中提及的这些连山佳种、贡稻,近距离观察香粳等品种的形态特征,闻着青青稻叶的散发出气息,聆听李副所长对其生态特性的讲解。陪同的沈副局长也回忆起家乡曾经种植的地禾糯,真有点穿越时空之感。

18 走近实验田近距离观察大糯品种

19 我跟地禾糯合个影

6站是永和镇蒙峒古村,这是个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广东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傍晚时分,县农业农村局梁可文局长在蒙峒古村会见了调研组,并陪同考察了古村文化广场、门楼、古代书屋,以及四旁种植作物。行走在古村的大街小巷中,眺望四周群山树木和小块梯田,既了解了村落的历史文化,又领略到秀丽的自然风光,并感受到梯田在连山无处不在。

20 梁可文局长(左3)会面蒙峒古村门楼前

21 行走古村街道

21 与墙上画牛合个影

晚上,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委书记许崇砚于百忙之中接见了倪根金教授及调研组成员。许书记对调研组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在二个多小时的会见中与调研组一起深入分析连山梯田的发展历史、特色和科学、人文价值,共同探讨梯田申遗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倪教授感谢许书记和县委、县政府对调研组的考察工作给予的大力支持,表示通过此次考察对连山梯田状况的了解更加深入、全面对于连山梯田的申遗也更加有底气。

22日,为了全面了解和收集连山梯田历史文献资料,调研组在县农业农村局的协助下,先后到连山县文博史志单位走访和查阅资料。在县史志办,调研组受到了连山县委宣传部副部长聂惠丽及史志办领导杨多彩、李凯等的热情接待,并与史志办人员交流探讨连山梯田历史与文化。最后史志办十分慷慨地赠送了调研组全粤村情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志连山地情知识简读》《连山年鉴》《连山县志连山绥猺厅志20本图书。令人高兴的在此翻阅到尚未出版的民国督学邓大柽撰著的《连山宦游记》,弥为珍贵。

22 县史志办领导交流

23 在史志办查阅资料

24 接受史志办赠书

因时间紧迫,调研组兵分两路,魏教授、谢副教授和研究生王思昊继续在史志办查阅资料。倪教授则携研究生黄小莉,在农业农村局孙淑雅女士的陪同下,前往县政协文史委查找资料,并向文史委蒋耀雄主任、覃伟科长了解连山梯田历史和农耕文化故事,获赠《连山文史(精华本上下)》《魁力黑山》《民间故事》等11种的文史图书。蒋主任还答应向调研组提供全套《连山文史资料》电子版,助力连山农耕文化与梯田历史挖掘。

25 政协文史委蒋主任交流

26 接受县政协文史委赠书

调研组出了政府大楼又集合起来马不停蹄赶往连山县档案馆继续查找资料,受到唐振严馆长的欢迎。调研组分工明确,倪教授和魏教授查阅馆藏纸质档案目录,把相关信息一一拍照留存其余人员利用计算机检索电子档案,在档案馆工作人员的支持下,复印了一批珍贵材料。临近下班时间,调研组加快速度查找资料,魏教授等继续留在档案馆查阅资料。

27 在县档案馆查阅相关档案资料

调研组再次分兵,倪教授黄小莉研究生前往连山县图书馆,受到覃信宇馆长的热情接待,在覃馆长扼要介绍馆藏后,倪教授一行直奔地方文献书库,查看与连山相关的馆藏书,其中一些摄影集引起了倪教授的注意,经覃馆长介绍,这是曾先后连山县委、县政府、县人大常委会任主要领导的周学飞的摄影作品,其中不少摄影作品内容涉及连山梯田、农产和民俗,如世界唯一壮族文化遗产“连山炸火狮”摄影集

28 在馆长陪同下查阅地方文献室图书

结束在图书馆的调研后,倪教授一行匆匆赶往博物馆。受到了吴小龙馆长的热情接待,内设五个功能展厅,其中壮族瑶族风情展厅、历史文物陈列展厅、民间生活生产农具展厅与调研主题吻合。倪教授认真观看陈列,边看边与吴馆长交流,特别是农具展厅展出的每一件农具均见证连山乡民的奋斗历程,凝结着们为创造美好生活所付出的努力参观过后,倪教授还在馆长室与吴馆长就连山农业文物的征集与保护进行了交流,并认真查看馆藏《连山文物志》《连山姓氏来源初探》等内部文献

29 听县民族博物馆吴馆长介绍陈列

黄小莉研究生在农业农村局孙淑雅女士的陪同下前往县文化馆查找与农耕文化相关的非遗资料,受到文化馆副馆长戴永辉的接待,副馆长介绍连山县共有非遗项目57项,其中部分项目与稻、糯文化息息相关,如传统技艺《舂白糍》《连山大汤糍制作技艺》等项。

30 文化馆戴副馆长介绍非遗项目

每天晚上的调研工作总结是雷打不动,师生畅谈白天调研收获,交流体会,分析、总结连山梯田和农耕文化特色和价值,并安排明天工作内容和重点。

31 晚上工作总结

本次调研得到了连山县各级领导干部和乡民的支持和帮助,调研组全体成员也全力以赴,与时间赛跑,尽快全面了解连山梯田历史与文化,挖掘出其科学、社会、文化和教育价值。经过全体成员努力,此次调研满载而归,获得数量丰富的连山梯田资料,为后续工作奠定了扎实基础。

(责任编辑:彭德)




联系我们

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483号 https://tyb.scau. edu.cn lsyj@scau.edu.cn 020-85280252

版权所有©中国农业历史遗产研究所 备案编号:粤ICP备05008874号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