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是一个资源丰饶、历史悠久的热带海岛,其独特的热带生物资源孕育了富有地域特色的农业文明。为深入挖掘、保护和利用海南农业文化遗产,助推海南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圆满完成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历史时期岭南动植物农产史料集成考释与综合研究》,2023年7月21日-31日,倪根金教授率谢萍副教授、科技史研究生李淑洁赴海南开展农业文化遗产与农作物历史考察,琼中县原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兼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廖孝文六级职员一同加入参与调研。
图一 考察团队合影
22日周六,调研组着重考察博物馆,首先参观了雷琼世界地质公园(海口园区),登上火山口,观看火山科普馆、火山神庙,实地了解火山知识,感受独特的火山文化;还考察火山荔枝博览园和由火山石做成的农具展览,了解火山地区的农业生产,特别是羊山火山荔枝种植系统这个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概况。下午,调研组一行来到海南省农垦博物馆,亦即“天然橡胶博物馆”和“海垦知青博物馆”。展览共分为序厅、丰碑颂、军垦志、赤子心、知青情、海垦魂、改革潮、关怀篇和科普窗九大展厅。在农垦博物馆大厅不仅见到了两棵因台风吹倒的橡胶古树,还了解到半个多世纪以来,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官兵、复转军人、归国华侨、知识青年、社会民工、科技工作者为主要代表的英雄群体在海南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历史,他们用较短的时间在海南岛上创建了中国最大的天然橡胶产业,改写了世界天然橡胶种植园版图。
图二 观察火山荔枝博览园古荔枝树
图三 考察海口火山地貌
图四 观看海南农垦博物馆的橡胶发展历史
图五 感受当年誉为“一粒种子,一两黄金”的橡胶种子
23日,调研组参观了海南省博物馆、海口市博物馆和海瑞故居。重新布展的海南省博物馆以明代海南才子丘浚的《南溟奇甸赋》为纲,依次对海南的地理、资源、文史、风俗、非遗和海洋文明展开陈列,突出海洋文明和物质文化。通过参观系列展览,多层次、全方位地感受到了海南本土文化的魅力和独特的耕山、耕海的技艺。中午调研组前往海瑞故居,了解海青天海瑞的历历往事,感受海瑞清廉品质和请命精神。下午,参观海口市博物馆,虽然整个展览略显陈旧,但海南椰雕工艺展览颇有特色,另外露天陈列的两块清代禁碑,记载了乡村治理的实态,颇有价值。
图六 走进海南省博物馆馆史展
图七 在省博华光礁一号沉船展厅感受数字展示
图八 省博里黎族传统农具是我们重点关注的
图九 惊叹海口市博物馆巧夺天工的椰子制品
图十 释读市博里的乡村古禁碑
图十一 参观海瑞故居
24日上午,在田婉莹干事陪同下,调研组首先访问了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首先参观了天然橡胶科普馆,了解到了天然橡胶的发展历史,以及当代对于橡胶的进一步发展利用。并在绿化带中观看由橡胶研究所选育的优良橡胶树,感受到了中国橡胶育种技术发展之快。其次参观热带农业科学文献展示馆,中了解和收集到一些重要文献材料。为了提高效率,调研组决定兵分两路,由谢萍副教授前往国家热带农业图书馆查阅,其余人前往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档案馆。在徐迟默副研究员的帮助下,调研组在档案馆查阅到了不少橡胶发展历史的档案资料;另收集到校友、著名木薯专家温健教授的相关个人档案资料,可谓是收获满满。午餐期间,调研组还与品种资源研究所杨衍研究员、林秋云博士等就海南作物,尤其山兰稻种植进行广泛交流。下午,调研组去海南省档案馆进行资料查阅,找到了一些橡胶、木薯与茶叶相关的档案,如《海南省茶业勘察报告》等。傍晚时分,调研组赶往屯昌县。
图十二 参观热作院天然橡胶科普馆
图十三 参观热带农业科学文献展示馆
图十四 在热作院档案馆查阅木薯专家温健的档案
图十五 在海南省档案馆查阅资料
25日上午,调研组首先来到屯昌县档案馆,屯昌是历史上天蚕重要产地和收购中心,主要由研究生李淑洁在查档大厅查阅天蚕、木薯、橡胶等相关资料,其他同志与何发茂一级主任科员进行天蚕等特产访谈。访谈结束,倪教授、廖局、谢副教授前往县农业农村局拜会王廉萍局长,与王局长就当地农产进行了交流,听取其介绍当地民间煎煮天蚕的做法。其后,调研组走访县史志办,受到吴公宝三级调研员的热情接待,赠送调研组《屯昌县志》《屯昌县志(2001-2010)》《屯昌大事记》等资料。随后调研组在屯昌县图书馆进行查阅。午后,赶往琼海市,途中经过屯昌木色湖与枫木鹿场,下车考察三角枫和坡鹿变迁,深感经济结构变迁对物产变化的深刻影响,以及交通线变化对于一个景区盛衰的影响。而后通过一路的询问和高德地图导航才在东太农场18队山地里找到中国第一橡胶园“琼安胶园”旧址,与民国调查报告中记载的琼安胶园相比,如今的琼安胶园仅剩几棵零星分布的老橡胶树,最老者仅剩下一株。回到这历史现场,不难想象出当年由归侨何麟书创办的琼安胶园之艰难和规模之大。
图十六 屯昌县档案馆院中古樟树下话天蚕
图十七 与屯昌县农业农村局王局长交流当地特产
图十八 访问屯昌县方志办并接受赠书
图十九 终于找到中国第一橡胶园-琼安胶园
图二十 为华侨何麟书引种的岭南最古橡胶树点赞
图二十一 与廖孝文老主任一起讨论割胶技术变迁
图二十二 枫木鹿场的鹿类动物考查
26日上午,在琼海热作中心林庆光先生陪同下,调研组来到琼海市档案馆。与王佐朝馆长交流一番后,便在他的帮助下,一起查找相关的档案资料。经过一番多方检索,调研组收集到了不少民国时期及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有关于橡胶、木薯、天蚕等材料。与王馆长合影留念后,调研组匆匆赶往海南千年渔港潭门镇,了解潭门渔业文化的悠久历史、文化底蕴、自然生态和渔民生活。下午,参观了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这是我国首个展示南海自然与历史的国家一级博物馆。其中渔业生产技艺展示颇有特色,通过参观对我们祖先开发、保护南海海洋资源的努力和艰难历程有更全面的了解。傍晚,调研组驱车沿万泉河到的博鳌,在惊叹海天一色壮观景象同时,亦理解了民国时期海南橡胶园普遍分布在万泉河流域的原因,富饶的水土资源和众多东南亚华侨。
图二十三 与琼海市档案馆王馆长交流地方特产资料
图二十四 在琼海市档案馆查阅地方农产资料
图二十五 观察潭门渔港
图二十六 在中国南海海洋博物馆观看沉船出土文物
图二十七 拍摄馆中传统捕鱼技艺展示
图二十八 观看唐代长沙窑出土陶瓷壶上的热带植物图案
图二十九 工作之余行走海滩,既是休息也是认识大海的机会
27日上午,调研组先到万宁市档案馆,收集到不少有关老橡胶园的材料。接着走访市地方志办,受到吴诗亚副主任热情接待,得到了点校本《道光万州志》《万宁县水利志》《六连村志》《万宁民俗》等十余本赠书。其后拜会市博物馆,在刘德波馆长的陪同下,考察放置于潮州会馆旧址里的数通古代碑刻,其中一块清光绪保护青皮林的护林碑尤为珍贵;同时收到《万宁市文物通览》等赠书。中午,万宁市农业局副书记谢江华一行接见调研组,并就当地农业文化遗产挖掘进行广泛交流。下午,在谢副书记陪同下,调研组前往万宁兴隆华侨农场展览馆参观考察,受到兴隆华侨旅游经济区党政综合办公室主任章小晖的欢迎,通过展厅文字、图片和实物,特别是章主任的讲述,了解到了兴隆华侨农场辉煌的农垦历史及归国难侨做出的巨大贡献;同时联想到当年另一著名华侨农场--广州珠江华侨农场。随后调研组前往琼中县,途中在琼中县长征镇新赛村委会什云村考察了山兰稻原生境种植示范基地,观看正在萌芽的山兰稻品种,了解其生长所需要的环境因素,实地感受山兰稻新旧结合的种植方式。晚上,调研组与在琼中进行山兰稻育种的北京、海口专家团队成员共进晚餐,品尝不同风味的山兰酒,交流各自山兰稻研究体会。
图三十 在万宁市档案馆查阅地方农产资料
图三十一 与万宁市档案馆互赠图书
图三十二 与万宁市博物馆刘馆长研讨光绪护林碑
图三十三 在万宁兴隆华侨农场展览馆听章主任介绍场史
图三十四 在兴隆华侨农场展览馆认识热带水果
图三十五 在琼中和平镇了解水资源状况
图三十六 在琼中山兰稻原生境种植示范基地察看山兰稻出苗状况
图三十七 了解山兰稻示范种植技术
28日上午,在廖局的带领下,调研组前往琼中县档案馆查阅资料,得到王君月馆长的大力支持,收集到了许多相关资料并获赠了数册地方文献。其后调研组拜访了琼中县政协学习与文史委员会卢传柏主任,就琼中农产进行了深入交流,卢主任向调研组赠送《琼中百村》《琼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录》《琼中文史》等书。访问琼中县党史县志研究室,获赠《琼中县志(1991-2010)》《中国共产党琼中历史》等书。中午,走访琼中山栏稻作产业发展技术领导小组办公室,受到经管站冯尔勇站长的热情接待。除了解山栏稻申请GEF项目的历程外,还见到了工作人员收集到的不同品种的山栏稻种和成熟的山栏稻穗。未见过的调研研究生大呼过瘾。下午,调研组考察海南山兰酒庄,了解山兰酒今日开发状况,与公司总经理鲍茜珞等就海南山兰酒博物馆建设及活化利用进行广泛交流。晚上驱车到五指山市,与当地农业干部交流天蚕、五指山猪等地方特产。
图三十八 在琼中档案馆查阅资源
图三十九 在琼中地方志办公室收集资料
图四十 拜会琼中县政协文史委,接受卢主任赠书
图四十一 零距离接触山栏稻穗
图四十二 在海南山兰酒庄与鲍总交流山兰稻保护利用
29日上午,调研组在五指山市区参观了海南省民族博物馆,此馆以历史、生产、民俗、工艺美术、宗教类文物为重要展示内容,突出物质文化的发展,其中黎苗族农耕生产器具陈列比重新布展前更丰富。在其文创馆内还能欣赏到传统的黎族纺织技艺,并能实地体验黎族舂米,乐趣十足。其后调研组奔赴著名黎族传统茶乡水满乡,环五指山前行,山峦间的茶园不时涌现。首先参观了黎族文化、热带雨林、茶旅融合三大特色突出的毛纳村,欣赏其用3万根毛竹建造的充满黎族船型屋风格的旅客服务中心。其次,考察五指山椰仙水满香有机茶观光园,与其创始人郑丽娟父女进行交流,了解当地野生大叶种茶资源状况、有机种植技术和传统黎族制茶技艺,由于时间紧,无暇登山观看数百年的野生大叶种茶树,但见到了这棵古茶树的照片也是幸运的。下午,在前往白沙县的途中,调研组欣赏鹦哥岭自然生态风光,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白沙县牙叉镇五里路有机茶园与其创始人符小芳、王见君夫妇进行了访谈,从中了解到了不少黎族白茶种植和制作技艺。傍晚,调研组受到白沙五脚猪养殖专业合作负责人社吴伟富热情接待,听取这位五指山猪守护者、第二届海南省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奖获得者对含有野猪特性的五脚猪的介绍。
图四十三 在海南省民族博物馆研讨黎族砍山兰技术
图四十四 在省民博馆观看黎族腰机纺织
图四十五 观赏鹦哥岭自然生态风光
图四十六 在永训村椰仙茶园听取郑总有关水满茶历史和制茶技艺的介绍
图四十七 在白沙五里路有机茶园观看茶叶种植技术介绍
30日一早,调研组驱车前往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儋州院区,在院试验场党办主任李波的陪同下考察了百年胶王园和联昌试验站旧址,百年胶王园拥有百年老橡胶树136株,其中移植到试验站旧址的“王牌树”,是1917年首批种植中仅剩的一棵,也是中国上世纪50年代为开展橡胶育种科研选定的第一批优良母树之一,是最珍贵的遗传材料,更是早期引种的宝贵证据。现场听取建所就来此的垦二代的介绍。回程途中随还参观了国家木薯种质资源圃,这是我国保存木薯种质种类与数量最大的种质圃。随后调研组前往那大镇的海南农垦西联农场有限公司,受到公司黄应忠经理等的热情欢迎,调研组考察了海南省级文保单位“西联胶园”,即1907年由爱国华侨潘宝任、曾金城、蔡季刍等从东南亚引进橡胶在西联居一带创办西联胶园旧址,见到了百株老胶树、蔡季刍墓和周恩来视察西联农场纪念碑,通过参观西联农场展览室全面了解西联农场的历史与辉煌。午餐时得知西联农场的前身蔡惠胶园和天任胶园的主人所建造的办公楼还存留着,调研组立马驱车前往调查,蔡惠楼与天任楼旧址的存在对于海南橡胶引种历史将有更多的思考。下午,调研组开始返回海口市,顺路参观了东坡书院,进一步了解到文豪东坡先生对海南文化的影响和海南人民对苏轼的敬仰和缅怀。
图四十八 走进1917年美洲归侨吴有添等创建的万隆橡胶公司胶园旧址
图四十九 在橡胶“王牌树”下听垦二代回忆当年发展橡胶的艰苦日子
图五十 在试验站旧址听李主任介绍试验站史
图五十一 参观国家木薯种质资源圃并留影
图五十二 探访省文保单位西联胶园
图五十三 在西联胶园五十年代为周总理表演割胶的老树前留影纪念
图五十四 在归侨蔡季刍墓前讲西联胶园史
图五十五 考察当年天任胶园的办公楼
图五十六 参观东坡书院
31日上午,调研组拜访海南省农业农村厅,与海南省农业农村厅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处许讦处长、严立舰副处长就进一步推进海南农业文化遗产工作进行交流。倪根金教授简单介绍了此次调研组的考察活动,指出海南农业文化遗产丰富,不少在国内具有独特性,建议加强农业文化遗产知识的宣传,在农业干部中开展相关培训和在全省范围内进行农业文化遗产普查,逐步建立遗产名录。近期申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重点关注以橡胶、椰子、槟榔、文昌鸡等具有海南独特性农产和技艺。许处长表示赞同,并期许未来双方在海南挖掘、申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中能多有合作。其后调研组驱车前往文昌市考察东郊椰林,进一步了解海南椰子申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可能性。晚上十一调研组乘南航飞机返回广州。
图五十七 调研组与琼省农业农村厅许、严处长交流
图五十八 在文昌市考察东郊椰林
图五十九 再见海南岛
历时十二天、九市县的海南调研之行圆满结束。此次调研是一场理论与实践、科学与人文的结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回到历史现场,除了对历史文献的理解更加深刻,还能了解社会发展的最真实情况,并寻找到学术研究与社会服务的一些结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