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动态

农史师生赴英德调研红茶历史文化

发布者:中国农业历史研究所发布时间:2023-03-08浏览次数:305作者: 文/李淑洁;图/李淑洁、杨平平等

 英德产茶历史悠久,早在唐代陆羽所著《茶经》(764年)中就有相关记载。上世纪50年代,英德从云南引进“云大”茶种试种,并成功试制英红九号等享誉中外的红品牌,发展至今,英德已成名的“中国红茶之乡”。为进一步了解英德红茶历史文化,助力其百亿产业和品牌打造。202333日,倪根金教授、谢萍副教授科技史研究生李淑洁一行三人赴英德开展调研。

图1 调研组在生态老茶园

 上午,调研组首先与英德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郭满华、罗忠文主任、杨平平农艺师等在市农业农村局会议室进行工作座谈。会上,郭满华副局长对倪教授一行到来表示真诚欢迎,说英德红茶是清远农业打造五个百亿产业的重要一环,希望通过调研组进一步挖掘英德红茶历史文化帮助申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进一步擦亮其品牌,助推其发展。倪根金教授强调,申报竞争激烈,需要对英德红茶的历史进行深度挖掘,并归纳总结出其独特的价值与亮点。双方还就申报的组织框架、核心保护区、工作进展等问题进行了坦率交流,达成共识。座谈结束后,调研组随即考察局档案室,了解英德红茶近年各类档案资料。

图2 座谈交流会现场

图3 局档案室调查

 接着,调研组在郭满华副局长、罗忠文主任、杨平平农艺师、英红镇农业农村办、乡村振兴办主任谢志豪等陪同下参观了设在英红镇的英红博物馆。博物馆由当年场部改建而成,有英德红茶展厅、茶场知青展厅、英红归侨展厅等三部分组成,展示了英德茶场从荒芜之地到建设成著名红茶基地的光辉历程。调研组细致观看展厅丰富的历史图片和实物,听取讲解员的介绍,并不时与陪同同志交流探讨。

图4 调研组在英红博物馆前

图5 听取讲解员介绍

图6 郭局长补充介绍

 下午,调研组驱车赶往上茗轩茶厂,在厂长曹宇的带领下参观考察了其红茶博物馆和生态老茶园。上茗轩茶叶公司前身为广东国营红星茶厂,茶厂至今仍完整地保留着上世纪60年代红茶生产厂房和旧式生产线,尤其是出口海外的红碎茶各年份出口样品至今仍保存完好并在博物馆陈列。其生态老茶园则还保留了早期老茶树外,还存在种植台湾相思树等传统的间作模式。

图7 观看上茗轩茶厂老茶园

图8 参观上茗轩红茶博物馆

图9 拍摄原工厂烘焙粘炉

 接下,调研组考察了三圣红樱花茶园。这是一个走茶旅产业融合发展的企业,茶叶生产与观光旅游并重。在茶园厂长凌光吉陪同下,走进茶园,樱花已谢,但桃花绽放,远处的采茶姑娘正在开采。考察组在领略茶园景观,了解茶叶采摘技巧同时,着重向凌厂长了解茶园间种蓝花楹、台湾相思树的原因、经过及效果。

图10 凌厂长介绍茶叶采摘技巧

图11 师生考察茶园间作

图12 与郭局长、凌厂长探讨蓝花楹间作的功效

 最后,调研组前往红旗茶厂,茶厂建成于1958年,是公认的英德红茶发源地,在中国英德红茶产业发展历史和技术革命历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为新中国第一间现代茶企。在茶厂综合办主任兼文创中心副总监丁海浪先生的陪同下,参观了作为国家工业遗产的茶厂旧址,感受到茶厂的独特苏式建筑风格,观看了第1、2、3代茶叶萎凋槽、揉茶机等当年生产设备。并与丁先生就如何提升遗产的活化利用进行了交流,倪教授建议要在众多茶企展览上找准自己的定位,突出历史地位,挖掘鲜活史料,丰富展陈内容。

图13 观看当年现代茶企厂貌

图14 听取公司体验式游览介绍

图15 与茶企领导探讨茶文旅融合发展的措施

 此次调研加深了对英德悠久茶史与英茶文化的了解,近距离感受英德红茶的景观、种植、加工模式。为挖掘英德红茶历史、特色和价值开了一个好头。

(责任编辑:冯学林)

联系我们

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483号 https://tyb.scau. edu.cn lsyj@scau.edu.cn 020-85280252

版权所有©中国农业历史遗产研究所 备案编号:粤ICP备05008874号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