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北京时间7月5日至6日,由华南农业大学主办,我所和中国—拉丁美洲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共同承办的“中国—拉丁美洲农业历史国际研讨会”在广州市华南农业大学举行。秘鲁、墨西哥、哥伦比亚以及国内十数家科研、教学单位的100余位专家学者及硕博研究生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加了此次学术盛宴。
北京时间7月5日上午8时,大会正式拉开帷幕,开幕式由华南农业大学国际交流处处长陈乐天教授主持。华南农业大学仇荣亮副校长向与会嘉宾致欢迎辞,他说深入了解中国和拉美农业文明的发展历史,有助于促进中拉农业文明研究的互学互鉴,推动中拉各国在农作物起源、农史文化及农业政策研究等领域的深度合作,为现代农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并预祝此次大会圆满成功。秘鲁驻穗总领事Ruben Espinosa和墨西哥驻穗总领事馆代理领事Daniel Dominguez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人文与法学学院副院长郑庭义高级工程师代表人文与法学学院出席了开幕式。
图1 华南农业大学仇荣亮副校长致欢迎词
图2 秘鲁驻穗总领事Ruben Espinosa(左)、墨西哥驻穗代理领事Daniel Dominguez(右)致辞
图3 中方线下主会场
开幕式结束后,华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历史遗产研究所所长倪根金教授主持第一天的大会学术报告。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郑云飞研究员和墨西哥查平戈自治大学植物技术系副主任Mario Pérez Grajales教授依次做主旨报告。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郑云飞研究员从稻作起源的最新证据、新石器时代水稻种植的发展和海平面的波动对稻作生产的影响三个部分介绍了长江下游稻作农业起源研究的新进展。Mario Pérez Grajales教授则从墨西哥现有的64种辣椒的种植分布、 当地最广泛种植的辣椒品种以及不同品种间辣椒素含量差异三方面介绍了起源地墨西哥辣椒多样性研究的最新成果。
图4 农史研究所所长倪根金教授主持第一天学术报告会
图4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郑云飞研究员作主旨报告
图5 墨西哥查平戈自治大学Mario Pérez Grajales教授作主旨报告
接下,墨西哥恰帕斯自治大学Emiliano Gallaga博士以《玛雅地区早期辣椒使用情况——以墨西哥恰帕德科尔佐为例》为题进行专题报告。Emiliano Gallaga博士展示了墨西哥恰帕德科尔佐地区出土的壁画和文物遗存,分享了考古发掘过程中的收获,使与会人员对拉美早期的辣椒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图6 墨西哥恰帕斯自治大学Emiliano Gallaga博士进行专题报告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历史遗产研究所副所长王福昌教授以《中国大豆的起源及其发展》为题进行报告。他从大豆的起源中心、栽培技术、加工利用、大豆文化四方面展示了中国大豆光辉的物质文明与灿烂的精神文化。并认为,大豆传播到拉美后成为当地的重要作物,因此大豆可以说是中国—拉美友谊的见证。
图7 中国农业历史遗产研究所副所长王福昌教授作专题报告
哥伦比亚共和国银行——卡塔赫纳分行María Modesta Aguilera-Díaz博士以《哥伦比亚木薯的历史》为题进行报告。María Modesta Aguilera-Díaz博士通过考古证据推断木薯是亚马逊和哥伦比亚北部丛林地区的前西班牙裔作物,并指出能够适应不同地理条件和气候变化的哥伦比亚木薯对当地土著社区饮食结构的补充,展现了拉美木薯的全球传播以及哥伦比亚人民对木薯的多样性利用。
图8 哥伦比亚共和国银行María Modesta Aguilera-Díaz博士作专题报告
山东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高国金博士以《中国蚕桑的起源、发展及其影响》为题进行报告。他从远古时代的蚕桑起源一直讲述到近现代蚕桑丝织技术的发展,展示了中国蚕桑丝织的发展历程。指出这得益于传统积淀和中外蚕桑学者的不断交流;至今日,中国的蚕桑丝绸已成为立足于世界的文化符号和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
图9 山东农业大学高国金副教授作专题报告
秘鲁工程技术大学/秘鲁应用技术大学副教授Jorge Aching Vasquez以《利马/秘鲁帕查卡马克考古保护区的农产品介绍》为题进行报告。Jorge Aching Vasquez通过印加帝国遗址出土的早期植物遗存、陶器上的动植物图案,对当时的食物消费进行研究,使与会人员对印加帝国的食物的起源、类型、加工和效用有了更多的了解。
图10 秘鲁工程技术大学副教授Jorge Aching Vasquez作专题报告
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副教授刘馨秋博士以《中国茶叶起源、发展及传播世界》为题进行报告。刘馨秋副教授对茶的起源和茶叶在中国以及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做了详细的报告,并选取日本茶道和英式下午茶为例,展示了茶文化在世界的传播和影响。
图11 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刘馨秋副教授作专题报告
北京时间6日上午8时开始了第二天的大会报告,著名农业考古专家、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郑云飞研究员主持,四川大学历史系张箭教授和墨西哥查平戈自治大学Eduardo Campos教授先后做主旨报告。张箭教授报告的题目是《拉丁美洲农林作物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以语言文化为例》,他以土豆、甘薯、烟草、橡胶等八种传入中国的美洲作物为例,从语言和词汇的角度向与会学者介绍拉美农作物的在华传播及其在语言文化上的影响。Eduardo Campos教授从墨西哥鳄梨的起源、驯化、价值和多样性等方面展示鳄梨研究的最新成果,指出鳄梨因其风味和营养药用价值受到欢迎,成为墨西哥水果中的核心。
图12 四川大学历史系张箭教授作主旨报告
图13 墨西哥查平戈自治大学Eduardo Campos教授作主旨报告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历史遗产研究所所长倪根金教授以《美洲木薯在华南的传播及其影响研究》为题进行报告。倪根金教授以古农书、地方志、农业调查报告等资料入手,阐述美洲木薯在华南的传播具体过程,强调木薯在华南地区的种植不仅缓解了缺粮问题,支持了华南抗战,还日益成为重要的工业材料和重要美食之一。
图14 华南农业大学倪根金教授作专题报告
秘鲁—中国发展与科学研究中心Theo Paredes博士以《古代技术对当代社会福利的影响》为题进行报告。他指出,古代安第斯山脉的梯田和水利设施都是可持续性农业的象征,但因缺乏体制协调和法律手段,这些文化遗产正在被破坏,呼吁将这些技术遗产纳入社会服务中,进行适当的保护和维护,不仅可以增加旅游的吸引力和文化价值,还可以带来社会效益。
图15 秘鲁—中国发展与科学研究中心Theo Paredes博士作专题报告
秘鲁圣马斯科国立大学Pieter Van Dalen Luna博士以《安第斯山脉:安第斯地区在西班牙殖民前的农业生产策略》为题进行报告,他介绍了安第斯地区的古代农业生产设施,以及与中国梯田存在相似之处的印加帝国梯田,分析指出安第斯地区梯田在当地农业生产发挥的重要作用。
图16 秘鲁圣马斯科国立大学Pieter Van Dalen Luna博士作专题报告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历史遗产研究所魏露苓教授以《拉美花卉在华传播述考》为题进行报告。她考证了朱顶红、孤挺花、鸡蛋花、紫茉莉等拉美花卉传入中国的具体过程,认为相较于被广泛研究的传入中国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花卉具有更广阔的研究空间。
图17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历史遗产研究所魏露苓教授作专题报告
秘鲁库斯科考古研究中心学术主任Jorge Antenor Calero Flores教授以《库斯科地区从早期到殖民时期的古代民族植物学》为题进行报告。他介绍了库斯科地区考古发现的不同考古分期的植物遗存、植物志以及在考古地区私留地发现的种子遗存。通过研究考古地区发现的种子遗存,推测印加帝国已将作物种植推广到其他殖民地。
图18 秘鲁库斯科考古研究中心学术主任Jorge Antenor Calero Flores教授作专题报告
东南大学历史系李昕升副教授以《南瓜在中国的引种推广及其影响》为题进行报告。他考证了南瓜在中国的引种推广历史,指出南瓜不仅在中国历史上对缓解饥荒起到重要作用,还改变了我国蔬菜作物的传统结构,成为了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最终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图19 东南大学历史系李昕升博士作专题报告
学术报告后的闭幕式,首先是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的香云纱服装表演展示,随后陈乐天处长作闭幕致辞。陈乐天处长指出:中国和拉丁美洲的农业交流源远流长,并对世界农业文明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研讨会是中国和拉丁美洲农史专家们首次进行中拉农业农作物传播史的交流,成果显著,让与会人员了解到史学界对古代农业技术和农业生产策略的最新研究成果,对促进中国和拉美农业文明研究交流互鉴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并强调,研讨会是中拉联盟在人文交流方面的新尝试。墨西哥查平戈自治大学Rogelio Castro Brindis主任和国际交流处Javier Ruiz处长也发表了闭幕感言。认为此次交流进一步密切了中拉双方农业文明的学术互鉴,同时展示出先人的古老农业智慧及其对当今的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希望通过此次研讨会所提供的经验和工具,进一步促进科研机构和国家农业部门层面的交流合作。
图20 华南农业大学国际交流处陈乐天处长致闭幕辞
图21 墨西哥查平戈自治大学Dr. Rogelio Castro Brindis主任致闭幕词
图22 墨西哥查平戈自治大学国际交流处Javier Ruiz处长致闭幕词
经过两天富有成效的学术交流,中国—拉丁美洲农业历史国际研讨会终于在与会专家学者和听众的热烈掌声中落下帷幕。
图23 承办方为会议圆满结束点赞
(责任编辑:冯学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