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号上午,2022年科技史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预答辩会在农史研究所一楼会议室举行。农史研究所所长、科技史学科负责人倪根金教授主持了会议,王福昌教授、魏露苓教授、高列过教授、袁建新教授、傅修海教授、赵艳萍副教授、杨品优副教授、赵飞副教授、陈志国副教授等作为答辩专家参加此次预答辩,答辩秘书杨柳老师负责答辩事务。2020级全体科技史研究生及部分2021级科技史研究生旁听了这次预答辩。
图一 预答辩现场
图二 倪根金教授主持预答辩
首先报告的是2017级黄津的《唐至清端溪砚的研究》,后依次是2019级杨月歆的《改革开放前广东菠萝史研究》、吕少旭的《民国时期广东的甘蔗种植与蔗糖业纠纷》、吴迪的《明清广东芳香植物史研究》,最后是汪杰的《葛的认识、利用及其在广东的地理分布变迁研究》。每人陈述时间约为十分钟,其中吴迪是网上报告。
图三 吕少旭、杨月歆同学陈述论文
评委老师从论文结构、研究内容、史料运用、观点凝炼、写作规范和文字表达等方面进行点评,指出论文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修改意见。答辩同学亦对答辩委员的提问认真地做了回答。
图四 预答辩专家在研究生报告后提问
学位论文预答辩是研究生培养的关键环节之一,不仅能够给研究生在正式答辩前提供修改和完善论文的思路,进一步提高论文质量,也是研究生教育培养成效的集中检验和展示。同时,低年级的同学通过观摩学习亦有助于了解毕业论文的写作规范,为日后论文写作提供思路和方法。经过四小时紧张工作,答辩会圆满结束。
(责任编辑:冯学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