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动态

科技史师生赴南方科技大学人文科学中心交流

发布者:中国农业历史研究所发布时间:2021-11-29浏览次数:199作者: 文/李淑洁;图/李淑洁等

 2021年11月27日,应南方科技大学人文科学中心邀请,农史研究所所长倪根金教授率科技史师生赴南方科技大学参加2021年深圳学术沙龙“博物美学论坛”活动,与来自国内高校、文博和传媒的专家学者展开对博物绘画的探讨。同行师生有农史研究所副所长王福昌教授,魏露苓教授,研究生李淑洁。

图一 科技史师生与策展人王钊博士等合影

 论坛由南方科技大学科学与文明研究中心主任田松教授主持,南方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兼人文科学中心陈跃红教授、南方科技大学图书馆馆长鄂鹤年先后致辞,表达了对各位专家学者到来的热烈欢迎,以及对此次学术交流的期待。

图三 钊博士为画展讲解

图四 农史老师讨论博物画中的农史信息

 活动第二部分是学术报告,南方科技大学科学与文明研究中心田松教授重点探讨了博物绘画的认知驱动与审美直觉;北大哲学系刘华杰教授引经据典论述了演化的博物学与演化的审美;深圳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孙海峰副教授以康德自然美观念为线索进一步阐释了博物美学的元问题;《博物》杂志博物绘画师李聪以博物绘画实践归纳出博物绘画的美学原则;广州艺术博物院陈玉莲助理馆员利用馆藏展示岭南地区博物绘画及中西方视觉文化交流;四川大学文化科技协同创新研发中心王钊副教授运用中国传统图案形象生动地介绍了中国古代美术中的博物美学设计思想;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滕威教授主要叙述了文学与博物画的交叉研究。他们从不同专业、多视角对博物绘画内涵和美学价值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上海交通大学神话研究院首席专家叶舒宪教授、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所长鞠实儿教授先后评论,并提出了博物美学发展方向的新可能性。在接下讨论中,我所倪根金教授例举朱项红、鲎的研究中动植物图画的利用,肯定了博物绘画对农史研究的价值;魏露苓教授重点介绍了中西方动植物绘画手法的特点和差异;王福昌教授则从植物学角度提出博物美学的来源思考;华南师范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院汪小虎教授提出了岭南博物画相关的问题。

图五 绘画师李聪颖进行报告

图六 与博物画师李聪颖交流博物

图七 参会主要嘉宾合影

 会场讨论结束后,代表们又移师餐桌继续圆桌讨论。此次活动时间虽短,但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加强了不同学科的交流与合作。

(责任编辑:冯学林)

联系我们

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483号 https://tyb.scau. edu.cn lsyj@scau.edu.cn 020-85280252

版权所有©中国农业历史遗产研究所 备案编号:粤ICP备05008874号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