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动态

中山大学历史学系谢湜教授莅临我院讲学

发布者:中国农业历史研究所发布时间:2021-11-11浏览次数:231作者: 文/闫海丽;图/曾言

 11月9日晚上,中国农业历史遗产研究所“梁家勉学术讲座系列”隆重开讲。中山大学历史学系主任、博雅学院院长谢湜教授应邀作了题为“明代江南水利社会史浅探”的学术报告。讲座由科学研究院人文社科处和我院主办,中国农业历史遗产研究所具体承办。我院副院长高列过教授主持讲座,魏露苓教授、衷海燕教授、杨品优副教授、陈志国副教授、余格格讲师、王跻崭讲师和信息学院肖德琴教授,以及科技史、中国史研究生、历史本科生和来自中山大学、暨南大学的研究生等200余人参加了讲座。

图一 谢湜教授做报告

图二 高列过副院长主持讲座

 谢湜教授主要围绕“从治水国家到地方水利”、“宋元明江南水利史述要”、“江南水利史的几点反思”和“明代江南水利夫役问题”四部分内容展开,对明代江南水利社会史展开了精彩的讲演。首先,谢湜教授以“为什么研究水利史”、“怎样认识水利史”两个问题引出从治水国家到地方水利历史研究的关注,以及在历史过程中水利是怎样变成研究的话题。从治水与早期国家到地方职能,以马克思、魏特夫、范仲淹等人对水利的观点阐述了治水与整个中国历史形态的联系。接着,谢湜教授围绕太湖地形,以宋元明时期水利的地形图与当时的社会形态背景,简要介绍了当时的水利发展状况。最后,对江南水利史的研究提出了反思,并就明代江南水利夫役问题进行了讲解。

图三 师生认真听讲座现场

图四 讲座中的精彩互动

 在场的师生纷纷表示,谢湜教授的讲座给人以深刻启迪。高列过副院长认为,谢湜教授的报告不仅具有深邃的理论视野,其以史为鉴的深刻反思更是体现了当代人文学者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衷海燕教授认为,学界关于江南水利史的研究成果已经相当丰富,但谢湜教授从社会史的视角重新解读,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陈志国副教授认为,长期以来农史领域的水利史研究往往偏重于技术史层面的解读,谢湜教授从社会史和制度史的视角重新建构江南的水利发展史,可谓独辟蹊径;余格格博士表示,之前对江南水利史的关注只停留在政策上,非常理想化,谢湜教授的讲解拓展了自己的研究思路,很受教益;退休教师魏露苓教授教导在座的同学,谢湜教授的讲座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在座的各位同学要珍惜每次听讲座的机会,增长见识,开拓视野。在场的学生也纷纷踊跃提问,与谢湜教授展开了精彩的互动。

图五 参观中国农业历史遗产研究所书库

图六 参观学校华南农业博物馆

 讲座开始前,我院院长杨乃良教授会见了谢湜院长,并对其在行政事务繁忙中还能挤出时间前来奉献精彩学术报告表示感谢。另外,在陈志国副教授和杨品优副教授的陪同下,谢湜教授还参观了我校中国农业历史遗产研究所特藏书库以及华南农业博物馆,对我校农业历史研究、农业博物馆给予高度评价。

(责任编辑:冯学林)

联系我们

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483号 https://tyb.scau. edu.cn lsyj@scau.edu.cn 020-85280252

版权所有©中国农业历史遗产研究所 备案编号:粤ICP备05008874号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