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到12日,华南农业大学农史所所长倪根金教授应广东省森林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邀请出席广东省2021年森林防灭火宣传月系列活动之“走进乐昌林场”专场活动,同行人员有科技史研究生杨月歆、冯学林、叶纳贤。
农史师生的到来受到主办方的欢迎和热情接待。10日傍晚,农史师生便在广东省乐昌林场三楼会议室与主办方就参与第二日活动安排及演讲内容进行商讨。围绕“前人栽树实不易,后人防火要谨记”活动主题,倪根金教授建议在建党100周年的历史节点和国立中山大学演习林场特殊地点,必须要结合党史学习,讲好祖国、共产党人和林场的植树造林与森林防火的历史故事,不忘前人栽树功劳,提升今人森林防火意识。林场领导向农史师生赠送《风雨征程七十年——广东省乐昌林场简史》四册。
图一 倪根金教授与活动主办方探讨演讲主题
11日下午,在广东省森林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的统一部署下,由省应急管理厅、省林业局、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等单位联合举办的森林防灭火宣传月“走进乐昌林场”——“前人栽树实不易,后人防火要谨记”专场活动在国立中山大学演习林场旧址——乐昌林场细梨坑工区隆重进行,广东省林业局、省应急管理厅、乐昌市政府、乐昌林场和乐昌市林业局等单位领导同志出席活动。活动开始前,农史师生沿着林场的小路,探寻乐昌林场的历史足迹,感受林学师生和林场职工艰苦创业的精神。在细梨坑工区内一棵粗约一人合抱、高20多米的落羽杉前,师生抚摸茂盛依然、亭亭如盖的大树,缅怀抗战时手植者,我国著名林学家、林业教育家、华南农业大学林学系老主任、我们农史研究所首任副主任已故教授徐燕千。登上上世纪60年代工房屋项,高远眺四周群山葱绿,由墨绿色木荷构成的生物防火带婉转绵延,诉说广东生物防火的历史和成就。在乐昌林场历史教育研学基地陈列室,农史师生分别从林场历史、林业人物、植物标本和历史传承几大板块认识了乐昌林场的历史演变,并为当年国立中山大学农学院创办武水演习林场的历史和师生们在战火中迎难而上、坚持科研教学、采集标本以及植树造林等生动事迹所感动。
图二 农史师生在所首任副主任徐燕千手植落羽杉前留影纪念
图三 农史师生在有生物防火带的林山前合影
图四 农史师生观看乐昌林场与华南教育历史展览
活动首先由中小学生义务防火巡游、测树和防火机具使用体验等森林防火宣传教育体验活动开始,几十名中小学生参与。接着《森林防灭火开讲啦》专家云课堂由倪根金教授亲自演讲,他分别从国家、党、林场三个维度回顾我国植树造林的历史,从古代火宪制度、现代生物防火讲述先人森林防火传统和现代技术创新。他指出今日我们缅怀先人筚路蓝缕开创之功,不可忘记森林防火的重要性,要增强森林防火意识和防火本领,保持我们的青山绿水。演讲完毕,他代表农史研究所并向乐昌林场赠送抗日战争中由林场前身中山大学林学教师撰写的《植桐技术》《农林部第三国营经济林场成立周年工作报告》二书的复制本,填补林场历史记载的缺环。第三项为各界代表共育时代新苗,学生育苗,专家寄语。第四项,乐昌市副市长邓洪炜、广东省林业局防火处莫少锋处长分别代表地方和省厅讲话。最后是森林防火志愿巡护健步行授旗仪式,研究生冯学林作为大学生代表参与授旗仪式,接受赠旗。
图五 倪根金教授作主旨报告
图六 倪根金教授向乐昌林场赠书
图七 各界代表共育时代新苗合影
图八 研究生冯学林作为大学生志愿者代表上台接受授旗
12日,农史师生与省林业局、省应急管理厅、乐昌林场等相关领导、专家一起考察民国农林部第三国营经济林场旧址。虽然昔日的建筑难以寻觅,但80年前种植的大樟树依然可见,当年的苗圃也发展成现代种苗基地。站在高大樟树下,我们仿佛感受到当年林场工人在首任场长黄维炎带领下大种樟树的劳动场景。师生们还认真观察林场内不同时代的建筑,了解其沧桑变化。随后,一行人驱车前往长来镇安口村樟树王公园,重点考察植于唐朝、距今1300多年的樟树王。樟树王树形独特,主干离地后一分为三枝,枝枝壮硕;树体基部根瘤虬结,犹如一只瑞兽伏于树干,远观宛如巨型的天然盆景。通过考察,师生们对粤北樟树种植及变迁历史有了更直接的认识。利用返程空隙,农史师生还专程前往抗战时丁颖担任场长的西南作物繁殖场所在地乳源桂头镇和出土四五千年炭化稻谷的曲江马坝人遗址考察,重点了解当地的农业生产环境,特别是稻作遗迹和文物。
图九 农史师生在林场老樟树林考察
图十 学生们感叹樟树王之巨大、奇绝
图十一 树之大,九人合抱不下
图十二 学生参观石峡遗址展陈
此次粤北行,紧扣农林,寓教于乐,既学习了林业历史,体会到前人栽树之艰和防火之要,也参与国家森林防火宣传普及工作,为建设和保护南粤秀美山川发挥自己的作用。
(责任编辑:冯学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