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5日下午,2021届科技史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会在农史研究所一楼会议室举行。农史研究所所长、科技史学科负责人倪根金教授主持了会议,王福昌教授、魏露苓教授、高列过教授、刘玲娣教授、赵艳萍副教授、杨品优副教授、陈志国副教授等作为答辩专家参加此次预答辩,全体科技史研究生还有部分中国史研究生旁听了这次预答辩。
图一 预答辩现场
首先报告的学位论文是黄国胜的《杀虫植物鱼藤的种植利用史:以20世纪华南地区为中心》,然后依次是成桂平的《民国时期广东油桐的种植和贸易》、蔡文溢的《民国珠江水利局研究(1936-1947年)》、刘安壕的《民国广东木薯种植、推广、科研及影响研究》、曲静的《图像证史:清代广州外销画中农事图的例证研究》、王忆莲的《清代江西漕船研究》、谢升凤的《明清广州府珍稀兽类野生动物史研究》,最后是黄津的《唐宋至清代端溪砚的研究》。
每个答辩人十分钟的陈述完毕,评委老师则分别从论文的选题价值、研究内容、史料运用、核心观点、写作规范等方面进行点评,指出论文存在的问题和修改意见,并围绕论文有针对性提问。参加预答辩的同学对预答辩委员提问认真地做出回答。
图二 倪根金教授主持研究生预答辩
图三 曲静研究生在陈述论文
图四 研究生黄国胜回答杨品优副教授的提问
图五 预答辩专家在研究生报告后提问
学位论文预答辩是研究生培养的关键环节之一,能够给研究生在正式答辩前提供修改论文的思路,也是研究生教育培养成效的集中检验和展示。同时,低年级的同学通过观摩学习亦有助于了解毕业论文的行文规范,为日后论文写作提供思路和想法。经过近四小时的工作,本次答辩会圆满结束。
(责任编辑:冯学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