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中山大学历史系黄国信教授在教五B205作了“经济理论与经济史研究”的学术报告,魏露苓教授、部分研究生及本科生共150多人听了报告,报告由杨品优副教授主持。
黄国信老师先从《汉书·食货志》开始,解析中国正史对“经济”叙事的古典经济学逻辑。认为传统国家财政的主要目的为控制人口与土地。古典经济学从生产出发,生产才创造价值。他辨析了亚当·斯密与大卫·李嘉图对交换产生原因解释的异同。黄老师然后回到中国经济史学者梁方仲、吴承明等人,分析前辈学者对传统中国经济在古典经济学逻辑下的合理化解释,他们认为传统经济的发展为“地租的流动”、“赋税的流动”。黄国信老师最后讲述了新古典经济学中市场、供给、需求、边际效益等概念,他还介绍了学界最新的与经济史研究有关的前沿成果。
黄国信教授作学术报告
黄国信老师在讲座中,运用生动的语言与大量日常生活的事例,使师生听众对某些经济理论与中国经济史研究有了较为真切的了解。
黄国信老师参观农史所书库
老师们在农史所合影
做报告之前,黄国信老师拜访了中国农业历史遗产研究所。他参观了农史所书库,杨柳老师介绍了书库的藏书情况,黄国信老师对书库丰富的藏书赞赏有加。历史系主任衷海燕教授、农史所副所长王福昌教授、副所长赵艳萍副教授等老师也与黄国信教授进行了会面与交谈。
(责任编辑:冯学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