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下午,北京大学世界史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大学世界环境史研究中心主任包茂红教授莅临我校,以“环境史研究的起源和发展”为主题,为我院师生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农史研究所副所长王福昌教授、魏露苓教授、刘玲娣副教授、殷小平副教授、余格格老师,广东农村政策研究中心陈志国老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与暨南大学老师,以及科技史、农村发展的研究生和历史系本科生共50余人参加了此次学术交流活动。此次讲座由人文与法学学院、人文社科系主办,中国农业历史遗产研究所承办,所长倪根金教授主持。
1、学术报告会场
2、包教授在作学术报告
3、师生们在认真聆听
包茂红教授从环境史的定义及其学术功能、环境史研究的起源和环境史的发展等三个方面比较全面地介绍了世界环境史研究的状况。
关于环境史的起源问题,包教授通过对传统观点解构,认为环境史学在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兴起是当地不同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另一方面,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环境史研究进行频繁的相互交流和影响。因此,世界环境史学带有强烈的地方色彩,是不同国家和地区环境史学分栖共生、竞相争艳的大花园。同时,世界环境史学具有复杂的学科渊源或知识基础,环境史是生态学思维渗透到历史学研究和公众意识的产物。
包教授指出,环境史研究呈现出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研究范围扩大、区域与国别环境史的全球或国际视野、专题研究中比较方法的采用和国际环境史学研究机构联盟的成立。最后,包教授介绍了国外海洋环境史兴起和发展的状况,同时对日本海洋环境史的研究特点进行了比较独到的分析。
讲座激发了师生关于中国环境史未来发展的热烈讨论,包教授对未来史学研究者应具备多学科知识储备,战略性地构建自身知识体系的建议让同学们获益匪浅。
王福昌教授根据自己的体会与感悟对讲座进行了评述,他认为包茂红教授等学者把西方研究理论介绍到国内,让国内研究者开阔了视野、了解学术前沿,同时环境史研究也为农史研究提供新角度、新方法。
4、倪根金教授在主持&王福昌教授在点评
5、杨乃良院长会见包茂红教授
6、包教授参观农史所特藏书库后合影
讲座结束后,人文与法学学院院长杨乃良教授会见了包教授,对他不辞辛苦来校作学术报告表示衷心感谢。在倪根金教授、王福昌教授等陪同下,包教授访问了中国农业历史遗产研究所,参观了特藏书库,对农史研究所典雅的藏书环境及丰富的农史典籍表示肯定。
(责任编辑:冯学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