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动态

农耕文明与乡村文化振兴学术研讨会在我校举行

发布者:中国农业历史研究所发布时间:2018-11-25浏览次数:93作者: 文:曲静、刘安壕,图:刘安壕、周志方等

1124日上午,农耕文明与乡村文化振兴学术研讨会开幕式在华南农业大学红满堂举行。华南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钟仰进教授、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巡视员牛宝俊教授、中国农史学会原驻会副理事长曹幸穗研究员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本次会议由华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历史学会主办,华南农业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华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历史遗产研究室、华南农业大学人文与法学学院、广州农业文化遗产研究基地承办。来自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中国林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博物馆、南京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山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辽宁大学、黑龙江大学、云南农业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和媒体单位的12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开幕式。华南农业大学人文社科处处长张日新教授、人文与法学学院长杨乃良教授、书记刘红斌研究员、中国农业历史遗产研究所所长倪根金教授等出席开幕式。华南农业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谭砚文教授主持开幕式。

会议现场

珠江学者谭砚文教授主持开幕式

钟仰进副书记代表学校致欢迎辞,对出席会议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钟书记表示,华南农业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于201866日成立,对推动广东省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此次会议由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与中国农业历史遗产研究室联合承办,既体现了历史与现实、文化与技术的结合与发展,亦促进了乡村文化的挖掘、传承与保护。

钟仰进副书记致辞

牛宝俊巡视员在致辞中回顾了党的十九大以来与农耕文明、乡村振兴相关的重要战略,分析了当前农业发展的短板和挑战。代表省农业农村厅感谢华南农业大学对农业发展、农村工作的大力支持。并希望此次会议的召开为广东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建议与帮助。

牛宝俊教授致辞

曹幸穗研究员代表中国农业历史学会欢迎前来参会的专家学者。他表示,农耕文明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农耕文化的发掘传承、保护利用,对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带动遗产地农民就业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次大会主题非常富有时代特色和专业特点,希望各位专家学者借此机会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更多接地气、可操作的决策参考。

曹幸穗研究员致辞

与会学者合影

开幕式后举行了大会报告,由中国农业历史学会副理事长、华南农业大学人文与法学学院院长、杨乃良教授主持。

杨乃良教授主持

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院长王思明教授带来了题为“乡村振兴中农业文化遗产的作用”的大会报告,强调农业文化遗产不仅关乎过去,更加关注未来。希望现代社会能够真正传承“天、地、人、稼”和谐发展的理念,传承农业遗产、守护精神家园。

王思明教授大会报告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龙文军研究员围绕乡村振兴的战略、意义、内涵、路径等多方面内容,具体讨论了如何提升乡村振兴的质量。

龙文军研究员大会报告

农业农村部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曹幸穗研究员介绍了传统农业的优势,希望能够利用、恢复传统环保的技术措施,与现代高精尖农业并行,建立生态农业的新模式。

曹幸穗研究员、黄国文教授大会报告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华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黄国文教授作了主题为“乡村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点”的报告。他表示,乡村文化的振兴,包括保护乡村的方言和乡村人说话的持有方式。尊重语言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即尊重乡村文化的多样性。

24日下午,燕岭大厦分会场举行了以“农耕文明的传承、保护与利用”“农业文化的遗产的发掘与传承”“乡绅、宗族与乡村文化建设”“民俗与乡村社会研究”“当代乡村文化建设的实践与经验”为主题的五场专题讨论会。百余位与会学者就相关专题发表观点并展开深入讨论。

25日,与会学者考察了荣获“全国文明村”“全国环境整治示范村”“国家美丽宜居村庄示范”等称号的从化吕田镇莲麻村,亲身感受该村利用其优越的生态环境资源,打造乡土文化特色产业,提升乡村魅力,发展生态旅游和促进乡村振兴的成功经验。

此次会议的召开,集中展示了新时代农耕文明与乡村文化振兴的研究成果,对促进我国农耕文化研究和推进我国乡村文化振兴战略实施具有积极意义。

(责任编辑:冯学林)


联系我们

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483号 https://tyb.scau. edu.cn lsyj@scau.edu.cn 020-85280252

版权所有©中国农业历史遗产研究所 备案编号:粤ICP备05008874号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