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参观的工地是由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发掘,此次教学活动得到了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冯永驱所长的大力支持。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邝桂荣副研究馆员、易西兵副研究馆员、陈博宇老师热情接待了历史系师生。鉴于工地面积较大,同学人数较多,三位老师将大家分为三组,并分别为各组同学实地讲解。 烈日之下,在这个时尚的北京路区,一群草帽的出现,把同学们带进了宋以前的广州城。在发掘区的最南侧看到的是勘探时候的探沟,丰富的文化层下是尚未到底的河床淤泥,这是城墙外的城壕还是阻拦明代以前广州扩展的文溪?继续往北,一段红色的夯土面及包边砖,告诉大家这是广州城南汉东城墙的一段。吸引大家视线的是有规律的磉墩及柱础的出现,据工地的老师说这是推测这里有马面的遗迹证据。如果没有讲解老师的指出,大家无法发现这个南汉城墙西边有个扰沟,虽然已经遭到后面各种建设的破坏,但仍能推测这是宋城墙的边沟。在这个遗址的中间位置是一条非正东西走向,宽 从书本到田野,最后则是地图上的见习,三位老师在一份标有广州市考古所这么多年来所发现广州古城位置的地图上,叙述着从南越国所筑的广州城到现在已从惠爱直街改名为中山四路的发展历程,这是考古发现对广州城市变迁的见证。同学们开始发问,五层楼什么时候进入内城的?有没有发现城门?广州城不是方的吧?城墙是不是都由砖所砌?三位老师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耐性地满足这群对考古充满好奇的小朋友们。 考古学作为历史系的一门专业课,虽然学生们无法成为草帽一群,但这种实践让同学们亲眼见到了课堂中抽象的探方、关键柱、隔樑、地层、叠压、打破等概念,形象地明白考古学的本体论及认识论是如何建立的。 (文/曾丽嫦 图/赵飞) |